![]() 一种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缺蜜季节进行糖水自动饲喂、对蜂箱重量及温湿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测、自动调节蜂箱内温度的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该系统包括底箱、底座、浅继箱、箱盖、底箱保温隔板、浅继箱隔板、多个底箱巢框、多个浅继箱巢框。该系统为了方便喂食和清理蜂箱内产生的垃圾,设置有一个类似抽屉的底座,蜂箱内的蜜蜂通过采集孔进入网格状笼体,便可采食糖水,通过采集框可有效避免密封在采食糖水过程中的溺亡,为了避免蜂箱内的垃圾掉入糖水所在的区域污染糖水,倾斜板上设置有挡板,通过糖水饲喂器和自动控制装置,便可实现自动喂食糖水,有效减少人力劳动。适合蜜蜂养殖领域推广应用。 公开号:CN214339422U 申请号:CN202120403700.0U 申请日:2021-02-24 公开日:2021-10-08 发明作者:樊莹;龚俞;彭屹;侯萍;杜林�;黎恒铭;张立;任立群;刘嘉;周定勇;翁吉梅;王燕;罗玉洁;廖中华;李晨 申请人:Guizhou Livestock And Poultry Heredity Resource Administrative Station; IPC主号:A01K47-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蜜蜂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 [n0002] 养蜂业作为绿色发展的“空中产业”,对保障食物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保护修复生态环境、助力农民脱贫攻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蜜蜂养殖具有投资小、较小快、劳动力投入少等优点,但科学技术含量投入低、自动化程度少制约着养蜂产业的规模化养殖。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是推进智慧养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用蜜蜂养殖蜂箱在蜜蜂饲喂时需晚上打开箱盖进行饲喂,操作不方便且加大劳动力投入,常因饲喂不当造成蜂场“盗蜂”现象频发。维持蜂箱内温度稳定是蜜蜂的首要工作,在寒冷低温季节和高温季节,蜜蜂通过消耗饲料“产热”或“扇风”的方式来维持蜂箱内温度稳定,满足幼年蜜蜂及蜜蜂幼虫的正常生活需求。且在蜜蜂采集期,蜜蜂劳动力首先用于保持蜂箱内温度稳定,多余的劳动力外出采集,造成蜂箱内消耗饲料过多,工蜂寿命缩短,影响蜂蜜产量。现有蜂箱自动化程度低,蜜蜂养殖过程中人为控制因素少,全靠蜜蜂自给自足,严重影响蜂蜜产量提高,无法满足蜜蜂产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需求。 [n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缺蜜季节进行糖水自动饲喂、对蜂箱重量及温湿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测、自动调节蜂箱内温度的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 [n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一种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包括底箱、底座、浅继箱、箱盖、底箱保温隔板、浅继箱隔板、多个底箱巢框、多个浅继箱巢框,所述浅继箱设置在底箱的上端,所述浅继箱的下端与底箱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底座设置在底箱的下端且二者密封连接,所述箱盖设置在浅继箱的上端且二者密封连接,所述浅继箱隔板、多个浅继箱巢框通过第一卡位装置固定在浅继箱的内部,所述底箱保温隔板、多个底箱巢框通过第二卡位装置固定在底箱的内部,所述箱盖为倒U形结构,所述箱盖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两个通风孔,每个通风孔均与箱盖的内部连通,所述浅继箱的内部分别与底箱的内部和箱盖的内部连通,所述底箱的前侧壁的下端设置有两个舌形巢门,所述两个舌形巢门位于底箱的前侧壁的左右两侧,所述底座包括前侧支撑板、左侧支撑板、右侧支撑板、底部支撑板、网格状纱网、矩形壳体、倾斜板、花粉饲喂盘、采集框、糖水饲喂器,所述前侧支撑板的上端固定在底箱的前侧壁下端,所述前侧支撑板的下端固定在底部支撑板的上表面的前侧边缘处,所述左侧支撑板的上端固定在底箱的左侧壁下端,所述左侧支撑板的下端固定在底部支撑板的上表面的左侧边缘处,所述右侧支撑板的上端固定在底箱的右侧壁下端,所述右侧支撑板的下端固定在底部支撑板的上表面的右侧边缘处,所述前侧支撑板、左侧支撑板、右侧支撑板、底部支撑板共同围成一个后端敞口的腔体,所述矩形壳体设置在腔体内,所述矩形壳体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底板,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分别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的四周边缘处且共同围成一个上端敞口的壳体,所述倾斜板的前端固定在前侧板的内表面上且倾斜板的前端与前侧板上端面的距离为0.5-1cm,所述倾斜板的后端固定在后侧板内表面的下端,所述网格状纱网的四周边缘分别固定设置在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的上端面上,所述花粉饲喂盘设置在网格状纱网的上表面的后端,所述花粉饲喂盘上端面与底箱的下端面存在间隙,所述网格状纱网上设置有采集孔且位于花粉饲喂盘的左侧,所述采集孔与后侧板之间的距离为1-2cm,所述采集框为网格状笼体,所述采集框的上端设置有矩形外沿,所述矩形外沿的尺寸大于采集孔的尺寸,所述采集框通过矩形外沿固定在采集孔的正下方,所述倾斜板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固定在倾斜板的上表面,所述挡板与底板互相垂直,所述挡板的高度为1-2cm,所述挡板与后侧板之间的距离为7-8cm,所述糖水饲喂器设置在倾斜板的上方且靠近后侧板,所述糖水饲喂器为柱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前、后、左、右四个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溢水孔,所述糖水饲喂器内设置有自动控制装置,所述自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糖水的补给,所述自动控制装置通过进食管与糖水供应端相连。 [n0005]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卡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浅继箱的前侧壁的内侧上端的多个第一矩形缺口,所述浅继箱的后侧壁的内侧上端设置有多个第二矩形缺口,所述多个第一矩形缺口的数量与多个第二矩形缺口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浅继箱巢框包括第一上梁、第一下梁、第一左侧条、第一右侧条,所述第一上梁、第一下梁、第一左侧条、第一右侧条共同组成一个口字形结构,所述第一上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框耳,所述第一上梁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框耳,所述第一框耳的上表面、第二框耳的上表面均与第一上梁的上表面重合,所述第一框耳的大小与第一矩形缺口的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二框耳的大小与第二矩形缺口的大小相匹配,当浅继箱巢框位于浅继箱内时,所述第一框耳位于第一矩形缺口内,所述第二框耳位于第二矩形缺口内;所述浅继箱隔板包括第一上横梁和第一矩形阻隔板,所述第一矩形阻隔板的上端固定在第一上横梁的下表面的中部,所述第一上横梁的两端端头的大小与第一矩形缺口或第二矩形缺口的大小相匹配,当浅继箱隔板位于浅继箱内时,所述第一上横梁的两端端头分别位于第一矩形缺口和第二矩形缺口内。 [n0006]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卡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底箱的前侧壁的内侧上端的多个第三矩形缺口,所述底箱的后侧壁的内侧上端设置有多个第四矩形缺口,所述多个第三矩形缺口的数量与多个第四矩形缺口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底箱巢框包括第二上梁、第二下梁、第二左侧条、第二右侧条,所述第二上梁、第二下梁、第二左侧条、第二右侧条共同组成一个口字形结构,所述第二上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框耳,所述第二上梁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框耳,所述第三框耳的上表面、第四框耳的上表面均与第二上梁的上表面重合,所述第三框耳的大小与第三矩形缺口的大小相匹配,所述第四框耳的大小与第四矩形缺口的大小相匹配,当底箱巢框位于底箱内时,所述第三框耳位于第三矩形缺口内,所述第四框耳位于第四矩形缺口内;所述底箱保温隔板包括第二上横梁、矩形水箱、加热制冷组件,所述矩形水箱的上端固定在第一上横梁的下表面的中部,所述加热制冷组件设置在矩形水箱内部,所述第二上横梁的两端端头的大小与第一矩形缺口或第二矩形缺口的大小相匹配,当底箱保温隔板位于底箱内时,所述第二上横梁的两端端头分别位于第一矩形缺口和第二矩形缺口内。 [n0007] 进一步的是,所述加热制冷组件包括底箱的内侧壁上设置的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底箱的后侧壁外表面设置有控温插座、显示器、控制器,所述控温插座与市电或蓄电池相连,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控制器、显示器分别与控温插座电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显示器分别与控制器信号连接,还包括加热棒、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加热棒设置在矩形水箱的底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矩形水箱的顶部,所述加热棒、半导体制冷片分别与温控插座相连,所述加热棒、半导体制冷片分别与控制器相连。 [n0008] 进一步的是,每个第一矩形缺口的长为2.5cm、宽为1cm、深度为1.8cm,每个第二矩形缺口的长为2.5cm、宽为1cm、深度为1.8cm。 [n0009] 进一步的是,所述网格状纱网的网孔大小为0.2cm*0.2cm,所述网格状纱网的尺寸为41cm*41cm;所述采集孔的长为15cm、宽为4cm;所述采集框的长为14.5cm、宽为3.5cm、高为4cm,所述矩形外沿的长为15.5cm、宽为5cm。 [n0010] 进一步的是,所述花粉饲喂盘的长为7cm、宽为3cm、深度为1cm。 [n0011] 进一步的是,所述自动控制装置为水位控制阀。 [n0012] 进一步的是,所述底箱的前侧壁外表面设置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位于舌形巢门的下端,脚踏板的长度等于底箱的前侧壁的长度,所述脚踏板的上表面与舌形巢门的下侧壁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n0013] 进一步的是,所述底部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电子称。 [n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一种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为了方便喂食和清理蜂箱内产生的垃圾,设置有一个类似抽屉的底座,矩形壳体可在腔体内进行推进或拉出,跟抽屉一样进行抽拉,进一步的是,所述矩形壳体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底板,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分别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的四周边缘处且共同围成一个上端敞口的壳体,所述倾斜板的前端固定在前侧板的内表面上且倾斜板的前端与前侧板上端面的距离为0.5-1cm,所述倾斜板的后端固定在后侧板内表面的下端,这样就方便蜂箱内产生的垃圾顺着倾斜板滑落至靠近后侧板的位置便于清理,进一步的是,蜂箱内的蜜蜂通过采集孔进入网格状笼体,便可采食糖水,通过采集框可有效避免密封在采食糖水过程中的溺亡,为了方便固定采集框,所述采集框的上端设置有矩形外沿,矩形外沿类似于一个口字形状的,所述矩形外沿的尺寸大于采集孔的尺寸,通过矩形外沿便可将采集框卡在采集孔的下方,另外,为了避免蜂箱内的垃圾掉入糖水所在的区域污染糖水,所述倾斜板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固定在倾斜板的上表面,所述挡板与底板互相垂直,所述挡板的高度为1-2cm,所述挡板与后侧板之间的距离为7-8cm,这样便可将垃圾与糖水隔开,通过糖水饲喂器和自动控制装置,便可实现自动喂食糖水,有效减少人力劳动。 [n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该一种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n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该底箱和底座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n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箱和底座组合的结构示意图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n0018]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箱巢框的结构示意图; [n0019]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箱保温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n0020]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浅继箱的结构示意图; [n0021]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浅继箱巢框的结构示意图; [n0022]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浅继箱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n0023]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矩形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n0024]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矩形壳体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n0025]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集框的结构示意图; [n0026]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集框的俯视图; [n0027]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矩形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n0028] 图中标记说明:底箱1、浅继箱2、箱盖3、通风孔4、舌形巢门5、底座6、前侧支撑板601、左侧支撑板602、右侧支撑板603、底部支撑板604、网格状纱网7、倾斜板8、花粉饲喂盘9、采集框10、第三扣手11、糖水饲喂器12、矩形壳体13、前侧板1301、后侧板1302、左侧板1303、右侧板1304、采集孔14、溢水孔15、第一矩形缺口16、第二矩形缺口17、浅继箱巢框18、第一上梁1801、第一下梁1802、第一左侧条1803、第一右侧条1804、第一框耳19、第二框耳20、浅继箱隔板21、第一上横梁2101、第一矩形阻隔板2102、第三矩形缺口22、四矩形缺口23、底箱巢框24、第二上梁2401、第二下梁2402、第二左侧条2403、第二右侧条2404、第三框耳25、第四框耳26、底箱保温隔板27、第二上横梁2701、矩形水箱2702、温湿度传感器28、控制器29、控温插座30、显示器31、脚踏板32、进食管33、挡板34、矩形外沿35。 [n0029]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n0030] 如图1-13所示,该一种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包括底箱1、底座6、浅继箱2、箱盖3、底箱保温隔板27、浅继箱隔板21、多个底箱巢框24、多个浅继箱巢框18,所述浅继箱2设置在底箱1的上端,所述浅继箱2的下端与底箱1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底座6设置在底箱1的下端且二者密封连接,所述箱盖3设置在浅继箱2的上端且二者密封连接,所述浅继箱隔板21、多个浅继箱巢框18通过第一卡位装置固定在浅继箱2的内部,所述底箱保温隔板27、多个底箱巢框24通过第二卡位装置固定在底箱1的内部,所述箱盖3为倒U形结构,所述箱盖3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两个通风孔4,每个通风孔4均与箱盖3的内部连通,所述浅继箱2的内部分别与底箱1的内部和箱盖3的内部连通,所述底箱1的前侧壁的下端设置有两个舌形巢门5,所述两个舌形巢门5位于底箱1的前侧壁的左右两侧,所述底座6包括前侧支撑板601、左侧支撑板602、右侧支撑板603、底部支撑板604、网格状纱网7、矩形壳体13、倾斜板8、花粉饲喂盘9、采集框10、糖水饲喂器12,所述前侧支撑板601的上端固定在底箱1的前侧壁下端,所述前侧支撑板601的下端固定在底部支撑板604的上表面的前侧边缘处,所述左侧支撑板602的上端固定在底箱1的左侧壁下端,所述左侧支撑板602的下端固定在底部支撑板604的上表面的左侧边缘处,所述右侧支撑板603的上端固定在底箱1的右侧壁下端,所述右侧支撑板603的下端固定在底部支撑板604的上表面的右侧边缘处,所述前侧支撑板601、左侧支撑板602、右侧支撑板603、底部支撑板604共同围成一个后端敞口的腔体,所述矩形壳体13设置在腔体内,所述矩形壳体13包括前侧板1301、后侧板1302、左侧板1303、右侧板1304、底板,所述前侧板1301、后侧板1302、左侧板1303、右侧板1304分别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的四周边缘处且共同围成一个上端敞口的壳体,所述倾斜板8的前端固定在前侧板1301的内表面上且倾斜板8的前端与前侧板1301上端面的距离为0.5-1cm,所述倾斜板8的后端固定在后侧板1302内表面的下端,所述网格状纱网7的四周边缘分别固定设置在前侧板1301、后侧板1302、左侧板1303、右侧板1304的上端面上,所述花粉饲喂盘9设置在网格状纱网7的上表面的后端,所述花粉饲喂盘9上端面与底箱1的下端面存在间隙,所述网格状纱网7上设置有采集孔14且位于花粉饲喂盘9的左侧,所述采集孔14与后侧板1302之间的距离为1-2cm,所述采集框10为网格状笼体,所述采集框10的上端设置有矩形外沿35,所述矩形外沿35的尺寸大于采集孔14的尺寸,所述采集框10通过矩形外沿35固定在采集孔14的正下方,所述倾斜板8上设置有挡板34,所述挡板34的下端固定在倾斜板8的上表面,所述挡板34与底板互相垂直,所述挡板34的高度为1-2cm,所述挡板34与后侧板1302之间的距离为7-8cm,所述糖水饲喂器12设置在倾斜板8的上方且靠近后侧板1302,所述糖水饲喂器12为柱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前、后、左、右四个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溢水孔15,糖水通过进食管33进入糖水饲喂器12,然后通过多个溢水孔15流入到由倾斜板8、左侧板1303、右侧板1304、后侧板1302、挡板34组成的区域内供蜜蜂采食,所述糖水饲喂器12内设置有自动控制装置,所述自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糖水的补给,所述自动控制装置通过进食管33与糖水供应端相连。该一种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为了方便喂食和清理蜂箱内产生的垃圾,设置有一个类似抽屉的底座6,矩形壳体13可在腔体内进行推进或拉出,跟抽屉一样进行抽拉,进一步的是,所述矩形壳体13包括前侧板1301、后侧板1302、左侧板1303、右侧板1304、底板,所述前侧板1301、后侧板1302、左侧板1303、右侧板1304分别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的四周边缘处且共同围成一个上端敞口的壳体,所述倾斜板8的前端固定在前侧板1301的内表面上且倾斜板8的前端与前侧板1301上端面的距离为0.5-1cm,所述倾斜板8的后端固定在后侧板1302内表面的下端,这样就方便蜂箱内产生的垃圾顺着倾斜板8滑落至靠近后侧板1302的位置便于清理,进一步的是,蜂箱内的蜜蜂通过采集孔14进入网格状笼体,便可采食糖水,通过采集框10可有效避免密封在采食糖水过程中的溺亡,为了方便固定采集框10,所述采集框10的上端设置有矩形外沿35,矩形外沿35类似于一个口字形状的,所述矩形外沿35的尺寸大于采集孔14的尺寸,通过矩形外沿35便可将采集框10卡在采集孔14的下方,另外,为了避免蜂箱内的垃圾掉入糖水所在的区域污染糖水,所述倾斜板8上设置有挡板34,所述挡板34的下端固定在倾斜板8的上表面,所述挡板34与底板互相垂直,所述挡板34的高度为1-2cm,所述挡板34与后侧板1302之间的距离为7-8cm,这样便可将垃圾与糖水隔开,通过糖水饲喂器12和自动控制装置,便可实现自动喂食糖水,有效减少人力劳动。 [n0031]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位装置优选为以下结构,所述第一卡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浅继箱2的前侧壁的内侧上端的多个第一矩形缺口16,所述浅继箱2的后侧壁的内侧上端设置有多个第二矩形缺口17,所述多个第一矩形缺口16的数量与多个第二矩形缺口17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浅继箱巢框18包括第一上梁1801、第一下梁1802、第一左侧条1803、第一右侧条1804,所述第一上梁1801、第一下梁1802、第一左侧条1803、第一右侧条1804共同组成一个口字形结构,所述第一上梁18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框耳19,所述第一上梁180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框耳20,所述第一框耳19的上表面、第二框耳20的上表面均与第一上梁1801的上表面重合,所述第一框耳19的大小与第一矩形缺口16的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二框耳20的大小与第二矩形缺口17的大小相匹配,当浅继箱巢框18位于浅继箱2内时,所述第一框耳19位于第一矩形缺口16内,所述第二框耳20位于第二矩形缺口17内;所述浅继箱隔板21包括第一上横梁2101和第一矩形阻隔板2102,所述第一矩形阻隔板2102的上端固定在第一上横梁2101的下表面的中部,所述第一上横梁2101的两端端头的大小与第一矩形缺口16或第二矩形缺口17的大小相匹配,当浅继箱隔板21位于浅继箱2内时,所述第一上横梁2101的两端端头分别位于第一矩形缺口16和第二矩形缺口17内。这样通过多个第一矩形缺口16与多个第二矩形缺口17便可将多个浅继箱巢框18和浅继箱隔板21固定,在搬运过程中避免浅继箱巢框18和浅继箱隔板21滑动的情况。 [n0032]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卡位装置优选为以下结构,所述第二卡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底箱1的前侧壁的内侧上端的多个第三矩形缺口22,所述底箱1的后侧壁的内侧上端设置有多个第四矩形缺口23,所述多个第三矩形缺口22的数量与多个第四矩形缺口2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底箱巢框24包括第二上梁2401、第二下梁2402、第二左侧条2403、第二右侧条2404,所述第二上梁2401、第二下梁2402、第二左侧条2403、第二右侧条2404共同组成一个口字形结构,所述第二上梁24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框耳25,所述第二上梁240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框耳26,所述第三框耳25的上表面、第四框耳26的上表面均与第二上梁2401的上表面重合,所述第三框耳25的大小与第三矩形缺口22的大小相匹配,所述第四框耳26的大小与第四矩形缺口23的大小相匹配,当底箱巢框24位于底箱1内时,所述第三框耳25位于第三矩形缺口22内,所述第四框耳26位于第四矩形缺口23内;所述底箱保温隔板27包括第二上横梁2701、矩形水箱2702、加热制冷组件,所述矩形水箱2702的上端固定在第一上横梁2101的下表面的中部,矩形水箱2702的侧壁上端设置有加水口,便于给矩形水箱2702中添加水或其他液体,同时保证矩形水箱内的液面位于半导体制冷片的下方,所述加热制冷组件设置在矩形水箱2702内部,所述第二上横梁2701的两端端头的大小与第一矩形缺口16或第二矩形缺口17的大小相匹配,当底箱保温隔板27位于底箱1内时,所述第二上横梁2701的两端端头分别位于第一矩形缺口16和第二矩形缺口17内。这样通过多个第三矩形缺口22与多个第四矩形缺口23便可将底箱保温隔板27和多个底箱巢框24固定,在搬运过程中避免底箱保温隔板27和多个底箱巢框24滑动的情况。 [n0033] 作为优选的,所述加热制冷组件包括底箱1的内侧壁上设置的温湿度传感器28,所述底箱1的后侧壁外表面设置有控温插座30、显示器31、控制器29,所述控温插座30与市电或蓄电池相连,所述温湿度传感器28、控制器29、显示器31分别与控温插座30电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28、显示器31分别与控制器29信号连接,还包括加热棒、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加热棒设置在矩形水箱2702的底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矩形水箱2702的顶部,所述加热棒、半导体制冷片分别与温控插座相连,所述加热棒、半导体制冷片分别与控制器29相连。通过温湿度传感器28来监测蜂箱内的温度和湿度,然后将数据传输至控制器29与预设值做对比,低于预设值时,控制器29便控制加热棒进行加热,当高于预设值时,控制器29便控制半导体制冷片进行降温。数据信息通过显示器31便可直观的显示出来便于工作人员查看。 [n0034] 作为优选的,每个第一矩形缺口16的长为2.5cm、宽为1cm、深度为1.8cm,每个第二矩形缺口17的长为2.5cm、宽为1cm、深度为1.8cm。 [n0035] 作为优选的,所述网格状纱网7的网孔大小为0.2cm*0.2cm,所述网格状纱网7的尺寸为41cm*41cm;所述采集孔14的长为15cm、宽为4cm;所述采集框10的长为14.5cm、宽为3.5cm、高为4cm,所述矩形外沿35的长为15.5cm、宽为5cm。 [n0036] 作为优选的,所述花粉饲喂盘9的长为7cm、宽为3cm、深度为1cm。 [n0037] 作为优选的,所述自动控制装置为水位控制阀。 [n0038] 为了方便蜜蜂进出蜂箱,所述底箱1的前侧壁外表面设置有脚踏板32,所述脚踏板32位于舌形巢门5的下端,脚踏板32的长度等于底箱1的前侧壁的长度,所述脚踏板32的上表面与舌形巢门5的下侧壁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n0039] 为了方便对蜂箱进行称重,所述底部支撑板604的下表面设置有电子称,所述电子称与显示器31相连,称重数据通过显示器31显示出来。 [n0040] 为了方便搬运蜂箱,所述底箱1的左侧板1303和右侧板1304表面分别对称设置有内凹的第一扣手和第二扣手。 [n0041] 为了方便抽拉矩形壳体13,所述后侧板1302外表面设置有内凹的第三扣手11。 [n0042] 进一步的是,所述温湿度传感器28采用型号为HMT120的温湿度传感器28;所述加热棒采用型号为K611的加热棒;所述控制器29采用STM32L4的低功耗芯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采用型号为tec1-12706的半导体制冷片;所述水位控制阀采用型号为PSK-YWQ21F的全自动水位控制阀,所述显示器31采用LED显示屏。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包括底箱(1)、底座(6)、浅继箱(2)、箱盖(3)、底箱保温隔板(27)、浅继箱隔板(21)、多个底箱巢框(24)、多个浅继箱巢框(18),所述浅继箱(2)设置在底箱(1)的上端,所述浅继箱(2)的下端与底箱(1)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底座(6)设置在底箱(1)的下端且二者密封连接,所述箱盖(3)设置在浅继箱(2)的上端且二者密封连接,所述浅继箱隔板(21)、多个浅继箱巢框(18)通过第一卡位装置固定在浅继箱(2)的内部,所述底箱保温隔板(27)、多个底箱巢框(24)通过第二卡位装置固定在底箱(1)的内部,所述箱盖(3)为倒U形结构,所述箱盖(3)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两个通风孔(4),每个通风孔(4)均与箱盖(3)的内部连通,所述浅继箱(2)的内部分别与底箱(1)的内部和箱盖(3)的内部连通,所述底箱(1)的前侧壁的下端设置有两个舌形巢门(5),所述两个舌形巢门(5)位于底箱(1)的前侧壁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包括前侧支撑板(601)、左侧支撑板(602)、右侧支撑板(603)、底部支撑板(604)、网格状纱网(7)、矩形壳体(13)、倾斜板(8)、花粉饲喂盘(9)、采集框(10)、糖水饲喂器(12),所述前侧支撑板(601)的上端固定在底箱(1)的前侧壁下端,所述前侧支撑板(601)的下端固定在底部支撑板(604)的上表面的前侧边缘处,所述左侧支撑板(602)的上端固定在底箱(1)的左侧壁下端,所述左侧支撑板(602)的下端固定在底部支撑板(604)的上表面的左侧边缘处,所述右侧支撑板(603)的上端固定在底箱(1)的右侧壁下端,所述右侧支撑板(603)的下端固定在底部支撑板(604)的上表面的右侧边缘处,所述前侧支撑板(601)、左侧支撑板(602)、右侧支撑板(603)、底部支撑板(604)共同围成一个后端敞口的腔体,所述矩形壳体(13)设置在腔体内,所述矩形壳体(13)包括前侧板(1301)、后侧板(1302)、左侧板(1303)、右侧板(1304)、底板,所述前侧板(1301)、后侧板(1302)、左侧板(1303)、右侧板(1304)分别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的四周边缘处且共同围成一个上端敞口的壳体,所述倾斜板(8)的前端固定在前侧板(1301)的内表面上且倾斜板(8)的前端与前侧板(1301)上端面的距离为0.5-1cm,所述倾斜板(8)的后端固定在后侧板(1302)内表面的下端,所述网格状纱网(7)的四周边缘分别固定设置在前侧板(1301)、后侧板(1302)、左侧板(1303)、右侧板(1304)的上端面上,所述花粉饲喂盘(9)设置在网格状纱网(7)的上表面的后端,所述花粉饲喂盘(9)上端面与底箱(1)的下端面存在间隙,所述网格状纱网(7)上设置有采集孔(14)且位于花粉饲喂盘(9)的左侧,所述采集孔(14)与后侧板(1302)之间的距离为1-2cm,所述采集框(10)为网格状笼体,所述采集框(10)的上端设置有矩形外沿(35),所述矩形外沿(35)的尺寸大于采集孔(14)的尺寸,所述采集框(10)通过矩形外沿(35)固定在采集孔(14)的正下方,所述倾斜板(8)上设置有挡板(34),所述挡板(34)的下端固定在倾斜板(8)的上表面,所述挡板(34)与底板互相垂直,所述挡板(34)的高度为1-2cm,所述挡板(34)与后侧板(1302)之间的距离为7-8cm,所述糖水饲喂器(12)设置在倾斜板(8)的上方且靠近后侧板(1302),所述糖水饲喂器(12)为柱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前、后、左、右四个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溢水孔(15),所述糖水饲喂器(12)内设置有自动控制装置,所述自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糖水的补给,所述自动控制装置通过进食管(33)与糖水供应端相连。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浅继箱(2)的前侧壁的内侧上端的多个第一矩形缺口(16),所述浅继箱(2)的后侧壁的内侧上端设置有多个第二矩形缺口(17),所述多个第一矩形缺口(16)的数量与多个第二矩形缺口(17)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浅继箱巢框(18)包括第一上梁(1801)、第一下梁(1802)、第一左侧条(1803)、第一右侧条(1804),所述第一上梁(1801)、第一下梁(1802)、第一左侧条(1803)、第一右侧条(1804)共同组成一个口字形结构,所述第一上梁(18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框耳(19),所述第一上梁(180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框耳(20),所述第一框耳(19)的上表面、第二框耳(20)的上表面均与第一上梁(1801)的上表面重合,所述第一框耳(19)的大小与第一矩形缺口(16)的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二框耳(20)的大小与第二矩形缺口(17)的大小相匹配,当浅继箱巢框(18)位于浅继箱(2)内时,所述第一框耳(19)位于第一矩形缺口(16)内,所述第二框耳(20)位于第二矩形缺口(17)内;所述浅继箱隔板(21)包括第一上横梁(2101)和第一矩形阻隔板(2102),所述第一矩形阻隔板(2102)的上端固定在第一上横梁(2101)的下表面的中部,所述第一上横梁(2101)的两端端头的大小与第一矩形缺口(16)或第二矩形缺口(17)的大小相匹配,当浅继箱隔板(21)位于浅继箱(2)内时,所述第一上横梁(2101)的两端端头分别位于第一矩形缺口(16)和第二矩形缺口(17)内。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底箱(1)的前侧壁的内侧上端的多个第三矩形缺口(22),所述底箱(1)的后侧壁的内侧上端设置有多个第四矩形缺口(23),所述多个第三矩形缺口(22)的数量与多个第四矩形缺口(2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底箱巢框(24)包括第二上梁(2401)、第二下梁(2402)、第二左侧条(2403)、第二右侧条(2404),所述第二上梁(2401)、第二下梁(2402)、第二左侧条(2403)、第二右侧条(2404)共同组成一个口字形结构,所述第二上梁(24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框耳(25),所述第二上梁(240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框耳(26),所述第三框耳(25)的上表面、第四框耳(26)的上表面均与第二上梁(2401)的上表面重合,所述第三框耳(25)的大小与第三矩形缺口(22)的大小相匹配,所述第四框耳(26)的大小与第四矩形缺口(23)的大小相匹配,当底箱巢框(24)位于底箱(1)内时,所述第三框耳(25)位于第三矩形缺口(22)内,所述第四框耳(26)位于第四矩形缺口(23)内;所述底箱保温隔板(27)包括第二上横梁(2701)、矩形水箱(2702)、加热制冷组件,所述矩形水箱(2702)的上端固定在第一上横梁(2101)的下表面的中部,所述加热制冷组件设置在矩形水箱(2702)内部,所述第二上横梁(2701)的两端端头的大小与第一矩形缺口(16)或第二矩形缺口(17)的大小相匹配,当底箱保温隔板(27)位于底箱(1)内时,所述第二上横梁(2701)的两端端头分别位于第一矩形缺口(16)和第二矩形缺口(17)内。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制冷组件包括底箱(1)的内侧壁上设置的温湿度传感器(28),所述底箱(1)的后侧壁外表面设置有控温插座(30)、显示器(31)、控制器(29),所述控温插座(30)与市电或蓄电池相连,所述温湿度传感器(28)、控制器(29)、显示器(31)分别与控温插座(30)电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28)、显示器(31)分别与控制器(29)信号连接,还包括加热棒、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加热棒设置在矩形水箱(2702)的底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矩形水箱(2702)的顶部,所述加热棒、半导体制冷片分别与温控插座相连,所述加热棒、半导体制冷片分别与控制器(29)相连。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矩形缺口(16)的长为2.5cm、宽为1cm、深度为1.8cm,每个第二矩形缺口(17)的长为2.5cm、宽为1cm、深度为1.8cm。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状纱网(7)的网孔大小为0.2cm*0.2cm,所述网格状纱网(7)的尺寸为41cm*41cm;所述采集孔(14)的长为15cm、宽为4cm;所述采集框(10)的长为14.5cm、宽为3.5cm、高为4cm,所述矩形外沿(35)的长为15.5cm、宽为5cm。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粉饲喂盘(9)的长为7cm、宽为3cm、深度为1cm。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装置为水位控制阀。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的前侧壁外表面设置有脚踏板(32),所述脚踏板(32)位于舌形巢门(5)的下端,脚踏板(32)的长度等于底箱(1)的前侧壁的长度,所述脚踏板(32)的上表面与舌形巢门(5)的下侧壁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板(604)的下表面设置有电子称。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9548706B|2021-07-27|一种蜂箱及其用于中蜂巢蜜增产的方法 RU2558110C2|2015-07-27|Модульный улей и модуль улья CN203618545U|2014-06-04|一种蜂箱 CN214339422U|2021-10-08|一种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 CN103181341A|2013-07-03|斜底方形自动恒温中蜂蜂箱 CN103141410A|2013-06-12|内圆外方自动恒温中蜂蜂箱 RU183806U1|2018-10-03|Улей CN200969815Y|2007-11-07|多功能饲喂器 CN210247986U|2020-04-07|一种具备恒温功能的水产育苗箱 He et al.2020|Field experimental study on a novel beehive integrated with solar thermal/photovoltaic system CN213343937U|2021-06-04|蜂小房智能蜂箱 CN213095551U|2021-05-04|一种多功能蜜蜂养殖箱 CN1943326A|2007-04-11|多功能饲喂器 CN210538294U|2020-05-19|昆虫孵化装置及昆虫孵化系统 CN211210985U|2020-08-11|一种养蜂取蜜一体化的蜜蜂养殖装置 CN214546562U|2021-11-02|一种熊蜂蜂王的智能化繁育蜂箱 CN214431088U|2021-10-22|一种转场用蜜蜂笼箱 CN213153504U|2021-05-11|一种新型四王交尾箱 CN213961349U|2021-08-17|用于生产高淀粉酶值蜂蜜的蜜蜂养殖箱 CN212306544U|2021-01-08|一种园林幼虫饲养盒 CN208402888U|2019-01-22|一种抽屉式中蜂活框蜂箱 SU1376995A1|1988-02-28|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зимовки пчелиных маток CN212520441U|2021-02-12|一种设置有偷喂器的育王箱 CN212971243U|2021-04-16|一种蜜蜂孵化器 CN111820152B|2021-08-31|用于生产成熟蜂蜜的蜂箱以及生产成熟蜂蜜的方法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403700.0U|CN214339422U|2021-02-24|2021-02-24|一种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CN202120403700.0U| CN214339422U|2021-02-24|2021-02-24|一种蜜蜂自动化养殖系统|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